社科网首页
|
论坛
|
人文社区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设为首页
english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研究专栏
|
图书评介
|
会议综述
|
世界社会主义丛书
|
联系我们
海外中国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
国外社会主义运动及共产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
首 页
返回首页
序言
作者: 〔埃及〕阿明(Amin,S)著;杨明柱,杨光,李宝源译 2010-04-14 12:04:00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并非一定是经济学家才知道下列事实:我们这个世界是由“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组成的,它是由自称为“社会主义”和其他一些必须直言不讳地称之为“资本主义”的国家组成的,而这两类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被纳入一个世界商业、金融关系网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考虑这些关系。
《世界规模的积累》的主题就是从根本上对这些关系进行整体分析。
一分析的范围
积累、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无疑也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一条主要的内在规律。但它不是前资本主义各种生产方式运行的一条内在规律。
发达国家(中心)的组成部分和“欠发达”世界(外围)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最终表现为价值的转移运动,这就是世界规模的积累问题的本质。
我分析的主要范围包括中心(一方面是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另一方面是俄国和东欧)和外围(“三大洲”)之间的整个关系。
二流行经济理论的概念工具
如果要把资本利润概念重新整合到经济理论中去,就必须放弃边际效用的“要素生产率”工具,因为这要求从历史维度理解“储蓄”、“投资”、“资本”和“利润”概念以及历史规模;要求人们抓住那些将上述概念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连接在一起的深刻联系;要求人们不再将这些资本主义制度中的概念同适合于其他生产方式的概念混淆;要求人们理解,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储蓄(或称“攒钱”)不同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储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虽然这些概念是高度一致的,但是,决定供需平衡——万一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各自独立发展的话——却无法做到。必须超越表面现象,分析产生利润的剩余的根源及其发生。
因而,必须有一种关于价值的理论。它只能是客观的,也就是说社会的,不是建立在主观的同语反复基础上的。如果人们完全不理解建立价值理论的极端必要性,那就意味着,今后的理论陷入无力的抽象之中,它可以归纳为简单一句话:“一切均在一切之中”,到那时,经济学将堕入衰落的最低点。
三流行的“欠发达”理论
边际效用说经济理论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特殊学科严格地讲毫无价值。因而在这一范围内,企图建立一种“欠发达的理论”就特别没有意义。
首先选择一个毫不说明问题的“欠发达”的概念:把“欠发达”看做是一般的“贫穷”。然后,喋喋不休、枯燥无味地描述贫穷的不同表现(分类指数:健康、扫盲率、营养、死亡率等,或综合指数:人均收入),用一般性的材料来弥补分析的空虚。最严重的是这个定义立即导致一个关键性的错误:人们把“欠发达”国家看成是处在发展早期阶段的“发达”国家。
可是,每当我们研究实际情况的时候,即研究欠发达国家剩余的内容、形式及其用途时,我们总会遇到问题的实质:剩余的形式及其用途取决于外围形态的性质,取决于外围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机制。
四从社会科学到管理艺术
大学的经济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由于它放弃客观的价值理论,因此已奄奄一息。
今天的大学经济课教学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鼓噪,其原因就是在经济学科的本质——究竟是社会科学还是管理方法——问题上一片混乱。人们一方面讲授整套没有实用价值的抽象定义以及从鲁滨逊的行为公理学中推算出来的定理;另一方面又讲授一大堆与上述那套“理论”毫不相干的实际技术。
因此,诞生于1945~1960年之间的经济学的新篇章——发展经济学是在形势和紧急需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从一开始,发展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那些宣称要进行发展实践的政府服务的。
这样,建设中的新发展经济学就不断丰富了一般的经济理论思想,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如同一般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必然也包含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是通过对历史现实的观察而作出的基本分析,其目的是建立关于欠发达和发展的理论;另一个是关于结构改革行动的实施,经济管理的方法,发展的方法,一种从发展理论派生出来的方法。
五欠发达的理论应是世界规模的积累的理论
让我们首先看一下“欠发达”的直接“表象”,即它的“结构性”特点。这些特点是:(1)生产率在部门间的不均衡性;(2)经济体制的脱节;(3)外部的优势地位。
随着经济的增长,确定外围结构性质的上述特点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为突出了。在中心,增长即发展,也就是说,增长起了组合作用;在外围,增长不等于发展,因为增长起了解体作用。从本意上来讲,建立在与世界市场一体化基础上的外围的增长,发展了欠发达现象。
只有在阐明这个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国际劳动分工的理论”。运用这一理论就能使我们理解欠发达现象产生的根源以及欠发达世界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积累机制中的地位。欠发达和发展的理论只能是世界规模的积累的理论。
六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理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分析所形成的基本概念,无疑是建立世界范围积累理论的必要工具。但是,我们只能讲到此处为止,这一理论尚未建立起来。列宁对中心资本主义体系的变化已作了初步分析。分析集中在垄断形成这个主要方面,但他没有专门研究外围形态。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巴兰和斯威齐继续了列宁的分析,并进行了新的阐述,但他们也没有更多地研究外围的变化。
我们将看到,世界规模积累的理论是涉及中心—外围关系的理论,它只能是一种总的理论。也就是说,它不能局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狭小范围之内,它应该置身于更大的、资本主义形态理论范围之中。
七是资产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之间的斗争,还是世界范围的阶级斗争?
如果外围向中心的价值转移所反映的资本主义体系的中心与外围的关系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不平等关系,那么为了使用通常的用语,难道不应该以资产阶级国家与无产阶级国家的说法来分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吗?如果这种转移不仅降低了外围的劳动报酬,而且也减少了当地资本的利润,这难道不也是外围国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相互团结起来为实现本国经济解放而进行斗争的一个理由吗?
当人们坚持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时,事物是十分简单明了的。但是,资本主义已成为一个世界体系,而不是各国资本主义的简单总和。因而,反映这一体系特点的诸多社会矛盾带有世界规模,即矛盾不是孤立地发生在每个国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而是发生在世界资产阶级与世界无产阶级之间。
世界无产阶级又是谁呢?它是如何构成的呢?对马克思来说这毫无疑问。在他生活的时代,无产阶级的主要核心就在中心。我们将会看到,在那个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很难掌握殖民地问题的全部含义,而只有到了后一阶段才有可能。我们将提到,马克思甚至害怕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会遭到亚洲资本主义上升势力的抵制。在那个时代,中心没有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资本主义变为垄断资本主义以后仍在继续发展,阶级斗争的国际条件发生了变化。列宁在他讲的一段话里把这层意思表达得十分清楚。这段话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成了毛泽东的路线。列宁说:“我们的斗争能否胜利,最终要取决于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俄国、印度、中国等国家。”这就是说,今后无产阶级的主要核心不是位于中心,而是在外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移呢?
八外围发展的条件
首先,要使对发展的选择能便于创立统一的民族经济。
其次,要使对发展的选择能便于为新经济确保整体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正是欠发达经济所缺少的。
最后,要确保新经济具有自身独立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使它从依附的条件下解脱出来。
为了确立这一系列选择,发展政策自觉地求助于最新的技术,即经济计划的技术。
实行发展的计划化必然包括三个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的阶段:(1)确定总的发展战略;(2)制定与总战略相一致的各部门的目标;(3)从微观经济的角度,选择基本项目,并制定局部政策(工资政策、税务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等),这些政策也要和部门目标相吻合。
九能否形成一个社会主义世界?
将来的发达社会主义世界会是怎样的呢?如何与各国的情况相结合(如果这些国家还单独存在的话)?从世界统一的角度来看,这样说,甚至这样去考虑还为时过早。如果试图去回答这些问题,就会陷入空想。
分析哪些是实行世界社会主义的条件,即向外围解放过渡或各种类型的过渡方法,这本身也是一种空想。历史将告诉人们事物该怎样发展。
十本书的结构和结论综述
本书将系统论述中心和外围之间关系的所有问题,即欠发达的产生和发展。
前两章可说是全书的第一部分,它所涉及的是问题的关键:中心和外围之间不平等的国际专业化规律。第一章叙述国际专业化的阶段和方法问题。
第二章阐述的是外围资本主义形态。
作为全书第二部分的后三章仅仅构成了我们称之为的现象范畴,即表象。
第三章讲述的是外围的货币机制。
第四章讲述的是在世界行情发展中外围的作用。
最后是第五章。这一章讲述的是收支平衡问题,并且批判了普遍和谐的思想。
京ICP证 号 服务电话: 010-85196267 ;010-85195027 Email:sszx@cass.org.cn
合作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必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