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春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科学定位、要素构成、结构关系、突出特点、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了多维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为深入理解这一新的总体布局提供了学术支撑和理论基础。但学界目前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研究仍处于“破题”阶段,需以强化深层次理论分析、深化长期性考察研判、延展多维度理论视野等为研究发力点,进一步做到“解题”和“答题”,把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研究引向深入,助力新时代党建理论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新时代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党的十九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总要求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目标,其中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支撑和抓手,精准地抓住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点,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实践指向,为党的建设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伴随着党的建设新的总体布局向纵深推进,学界聚焦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科学定位、要素构成、结构关系、突出特点、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了多维研究,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提炼、整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展望该领域未来研究的理论空间,有助于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对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战略构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与科学定位
1.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
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党的建设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应然抉择,重视建构和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进行自我革命的一贯优势和优良传统。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顺承中国共产党近百年连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历史逻辑形成的新布局,它的确立具有深刻的历史缘由。
第一,近百年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演进的历史进程。研究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不仅有利于从历史的长镜头中把握总体布局演进的一般规律,昭示总体布局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且有助于探寻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理路。在民主革命时期,虽然我们党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未进行明确的表述,但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明确提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并成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例如有学者认为,“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就逐渐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格局”。在党的政治建设问题上,毛泽东早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指出,党的建设过程“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并提出要把党建设成“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刘少奇在《论党》中对毛泽东的党建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认为毛泽东的建党路线是“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总的来看,民主革命时期是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这一基本布局因其结构合理、行之有效而一直沿用至改革开放时期。
把党的“制度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鲜明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将制度建设融入整党工作之中:“各级党组织要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方面努力巩固和发展整党的成果,把党的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正式形成了党的建设“四位一体”布局,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因突出制度建设而出现的‘四大基本建设’构架”是党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形态。党的十七大基于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大战略考量,将“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形态。党的十八大基本沿用十七大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但出现了局部顺序的微调,将“反腐倡廉建设”提至“制度建设”之前,反映了反腐败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充分吸收了党的历史上总体布局的经验成果,将“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将“制度建设”调整为“贯穿”地位,将“反腐倡廉建设”调整为“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党的建设新的总体布局。
第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演进揭示了党的建设理论的不断深化与完善。伴随着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纵向贯通的梳理,学者也致力于挖掘蕴藏在实践演变背后的党的建设基本经验和重要启示。一是在发展趋势上不断优化完善。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始终围绕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并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以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构成要素的布局形态,在结构上更加趋于合理化和体系化。近百年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变迁总是围绕时代特点和客观形势,向着更加适用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价值向度迈进,并以实践为衡量标尺不断实现内在结构优化和整体效果跃升。二是在发展特征上凸显时代的要求和变化。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虽然在不同时期概括表述不同,但在体现和遵循规律上是一以贯之的。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演变的基础架构,构建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原初样态,“一直延续至新时期到来之前”。在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要求中,党的制度、反腐倡廉、政治、纪律等建设先后被列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既有一贯性又有创新性,深刻反映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科学体系。三是在发展目标上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变迁体现因时而进的规律,但始终是紧密聚焦党的中心工作而开展。在这一意义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生成和演变历程本身就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中心任务的集中体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每一次完善都是顺应特定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展开的积极主动的调适。四是在发展步骤上坚持实践探索在前,理论总结在后。这一规律在党的政治建设上体现得尤为深刻,有学者认为在党的十九大之前,“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融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之中”,这一规律揭示了党的各项建设是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并经由实践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深远的政治考量和严密的理论探讨最终升华凝练为具体的顶层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
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定位
对“总体布局”科学定位的厘清是开展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研究的重要理论起点。学界针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定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支撑论。该观点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大实践意义着眼,以“支撑”“抓手”的形象概念准确且生动地勾勒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基本定位,认为“总体布局立起来了,党的建设就有了实体支撑、有力抓手”。第二,方略论。该观点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作为全党全国的重要顶层设计,从一个较为宏阔的视野概括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擘画出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整体格局”。也有学者认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我们党的重大规划部署”,代表的是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达成的共识。第三,措施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既是关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又是可以付诸实践的具体举措。持措施论的观点认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党为了达到既定的自身建设目标而采取的整体的系统的建设措施和手段”。第四,关系论。第一个层面,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作为总括性的范畴与各项建设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关于党的建设内容的描述”,指明了“党的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构成要素”。第二个层面强调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不仅是单纯的包含各项建设,而且是以各项建设为基本要素,“由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联结纽带的结构与体系”,是“联结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枢纽”。第五,范式论。这一观点从范式理论出发,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置于范式理论视阈下进行分析和审视,提出在理论上看,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反映的是涉及党的结构安排与功能发挥的党建范式问题,并认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这一新范式问题阈的恰当解答。
值得注意和深思的是,相关文献中存在将“总体布局”与“总要求”在基本定位上相混淆,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小概念)在概念内涵和外延上等同于党的建设总要求(大概念),以及用“具体布局”“总布局”概念等同“总体布局”等表述不严谨现象。由此,确证和规范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概念和定位是学界未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要素构成与结构关系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要素构成
一直以来,学界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主线、党建目标等范畴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商志晓、谭建在讨论党的十七大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时认为,是“由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方面建设构成的‘一条主线’、‘五个重点’、‘一个目标’的党的建设新的总体布局”。与这一观点相异,有学者认为“十七大正式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定为党建的主线,‘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党建布局相互联系,浑然一体”。
关于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构成要素学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第一,“5+2”总体布局说。持这一观点的研究在已有研究中占据主流,有学者认为,十九大将党的历史上沿用的思想建设进行分解,突出了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是‘5+2’”,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5+2’的总体布局”。这一观点清晰地将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面,将起贯穿作用和作为斗争性质的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区分为特殊意义上的构成要素,有利于深刻把握党的各项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二,“5+1+1”总体布局说。有学者认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可以简单概括为“‘5+1+1’的党建内容格局”,该观点与第一种观点的区别就在于将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两项不再“单列”的建设分别置于表述上的相对独立的位置。第三,“一条主线,六大建设”总体布局说。该观点认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按照已有的逻辑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六大建设’”,其中一条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种观点模糊了党的建设主线和总体布局之间的概念界线,应该看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党的建设的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目标之间是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但在作具体理论分析时应注重厘清相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理论的针对性提高实践的有效性。第四,“6+1”总体布局说。有学者认为,十九大提出的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深化拓展了之前的“五位一体”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形态,形成“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六大建设一大斗争’的总体布局”,该观点将反腐败斗争作为单独的特殊部分加以概括。第五,“六大建设”总体布局说。该观点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将党的建设发展为‘六大建设’”,即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该观点将反腐败斗争未列入单独建设的范围内,但仍处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
综合上述观点可见,厘清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构成要素不仅在于表述层面是否准确,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内在本质的把握,在科学判断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表述转换背后蕴藏的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党的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由此,关于党的建设主线是否应被归纳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如何规范概括是学界亟待努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结构关系
结构性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突出特征。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结构关系研究,学界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外部关系。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作为特定时期对党的建设工作的整体性筹划,本身具有鲜明的结构性和规范性,在其外部又与党的建设的目的、方针、主线、目标等共同构筑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可见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内在层次结构更为丰富庞大的系统,因此透过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与其相关范畴的结构关系是全面审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应有之义。学界关于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各层次间的关系认识较为一致,党的建设目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依据和基本遵循,党的建设主线(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汇聚,是党的建设的主干脉络,延伸至党的建设各方面、各环节、各领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沿着主线的脉络,对党的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实和安排”,党的建设目标(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是党的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可见,在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整体框架,明确了各方面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实践路径”,凸显的是作为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具体抓手、实体支撑、路径手段、发力点的关系定位。质言之,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侧重于回答和解决的是“新时代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党的建设工作擘画了蓝图,提供了路径,标定了重点。
第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在关系。把握好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在关系不仅可以深化对党的各项建设的地位作用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实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效果集成和功能最优。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在关系,已有研究主要体现在各项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上。具体来说,党的政治建设是“统领”和“根本”,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同时规制了其他各项建设的基本方向,“党的政治建设是‘纲’,其他建设最终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必须在政治建设上”;思想建设是“基础”和“灵魂”,思想建设对于政党而言是行为先导,对于党员而言是灵魂支柱,在党的各项建设中起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组织建设是“依托”和“力量之源”,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实现全面领导和全部工作的开展均依靠党的组织体系来完成;作风建设是党的“形象”,核心是党群关系问题,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纪律建设是“治本之策”和“保证”,在实践中需要用严格的“党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来保障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发生理论上的认识模糊和实践中的政治偏离”;制度建设是“保障”,是“管党治党的根本之策,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党的十九大将制度建设由“并列”地位调整为“贯穿”地位,凸显各项建设要相应地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回应了制度建设的约束性本质和普遍性意义;反腐败斗争是“基本要求”,体现了我们党有腐必反的坚强决心,同时明确了反腐败作为“斗争”性质存在的尖锐性、复杂性、严峻性和长期性。整体来看,“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各方面内容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统一于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中”。通过梳理学界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内在关系的研究发现,存在个体研究多、整体研究少,地位作用研究多、相互关系研究少,表象论述多、深层逻辑论述少的现象,故探寻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内在关系是尚需进一步深化的理论领域。
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突出特点与实践路径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突出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指明了新时代开展党的建设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突出特点和原创贡献,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布局范围上体现了拓展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范围上实现了扩大和延伸,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范围边界得到延展,布局内容愈益丰富,是迄今为止党的建设史上内涵最为丰富的布局体系。一是将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注重从政治上管党治党,为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提供了实践支撑和治理经验。二是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是“适应新形势而做出的党的建设战略性安排”,党的纪律建设为党的其他建设提供规范和保障,体现出管党治党向严、紧、硬的态势转变的经验凝结和理论升华。
第二,在整体布局上突出了重点性。党的十九大之前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各项建设在地位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新的总体布局的突出亮点和最大特征就是将政治建设定位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心骨’,是党的各方面建设方向一致、有序衔接、融为一体的根本保证”,如果不抓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就会失去方向”,强调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积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从政治上管党治党的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释放了注重政治立党的强大信号。因此,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既体现了其作为党建具体抓手的整体性,又明确了其中的重点工作,抓住了党的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深度契合和有机统一。
第三,在要素定位上凸显了精准性。新的总体布局不仅添加了构成要素,实现了布局范围的拓展,而且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建设的定位或表述,凸显了精准思维在党的建设理论中的运用。首先,将思想建设的定位由“根本性建设”调整为“基础性建设”,精准概括了思想建设在固本培元、涵养根基方面的独特作用。其次,将制度建设由“并列地位”调整为“贯穿地位”,党的各项建设都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必然要体现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准确把握了制度建设同其他建设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关系定位,体现了制度建设本身的约束性、普遍性和穿透性。最后,把“反腐倡廉建设”调整为“反腐败斗争”,反映了我们党对反腐败这场斗争的“激烈性、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深刻认识”。有学者认为,党的十九大之前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制度’和‘反腐倡廉’两个要素,存在着内涵过于宽泛的问题”,可见党的十九大规定的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着眼于各项建设的地位确定和职能归属,使部分建设在表述或地位上出现了变动,这使党的各项建设的内涵更为清晰、边界更为明确、目标更为具体、逻辑更为顺畅、结构更为优化。
第四,在布局架构上彰显了立体性。党的十九大之前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多以二维平面化为呈现样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突破以往的平铺结构,在布局中进一步明确了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明晰了将党的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有学者指出这一变动实现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原先的二维平面结构优化升级为多维立体结构”,使之呈现出“层次立体的新的发展样态”。立体化的总体布局架构由于其层次性的特点使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各方面效能更易形成联动集成的应然效果,更有助于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落到实处,推向前进。
第五,在布局形态上强化了动态性。党的十九大之前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多呈现静态化的结构状态。十九大确立的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表达上增加了“全面推进”“以……为统领”“把……贯穿其中”“深入推进”等以动词为联结的理论表述,其深层次意蕴在于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注入动态元素,使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静态结构转化为动态的布局,有利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各个领域间实现良性互动,并“在良性互动中形成合力”,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意志,增添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生机与活力,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建设的规律把握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步入了新的境界。
2.新时代贯彻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路径选择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而且归根结底是实践问题。如何将这一总体布局有序推向实践、精准落到实处成为学界关注的又一重要问题。提炼综合学界观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党的领导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根本性原则。有学者指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坚强领导是党的各项建设得以顺畅落实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通过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增强全党“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形成“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回路。
第二,在整体思维下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运用和深化整体思维是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性原则。有学者指出,党的各项建设“是有机联系和协同共力的统一整体,要防止孤立地、碎片化地对待各方面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7项构成要素有各自的战略定位和职能属性,通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一联结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枢纽使之成为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整体布局。由此,“必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将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推进,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偏废”,坚决避免各行其是、相互脱节、相互掣肘,如此才能实现党的各项建设1+1>2的效果。因此,需运用整体思维使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各项建设协调有序、各项举措相互配合、各个领域良性互动,最大限度释放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的实际效能,切实推动党的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
第三,结合“四个伟大”的实践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紧密结合“四个伟大”是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实践性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并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应该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判断在明确“四个伟大”之间相互贯通、彼此作用的辩证关系时,更清晰标定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新时代的实践定位,“四个伟大”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指明了发展方位,“创造性地以更为宏观、系统、全面的视角勾画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格局”。因此,只有结合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宏阔时空场域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才能以更高的站位、更准的方位回应新时代的实践诉求,才能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上深化对这一新的总体布局的科学理解和整体把握,坚守并完成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使命,确保中国共产党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条件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研究展望
通过系统梳理归纳学界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自党的十九大确立这一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来,学界已形成了注重研究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氛围和趋势。学者以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作为立论的现实坐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开展了深入并富有成效的研究,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范式日益明朗,研究的基本方向和主要架构日渐清晰,旨在通过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研究,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有序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智力支持。
但从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研究成果处于“破题”阶段,尚有许多不足和亟待完善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由单纯的现象阐述向系统化理论建构的方向转变,由应对性的政策和讲话解读向科学性阐释和主体性践行的方向迈进,真正构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理论框架,并用于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在研究深度上,强化深层次理论分析,避免研究过于偏向政策性解读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党的建设理论体系的主要结构和框架,因此是党的建设研究中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理论问题,是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关键领域,在研究中应避免过多的政策性解读和党建理论研究重复性、浅显化现象。
第一,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各项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一个内在层次结构鲜明、彼此联结互动的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7项构成要素之间具有内在耦合性,通过内在逻辑关系组成一个内部相互衔接、彼此支撑有力、实际运行有效的总体布局。已有研究多就相关政策文件作了较为表层化的解读,深刻探讨各项建设之间以何种逻辑关系共存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研究则稍显不足。如果不深刻把握党的各项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既难以从整体上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总体”意蕴以实现理论本身的自洽,又为有效统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实践中的贯彻增添了难度。
第二,强化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实践路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指明了重点和方向。明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推进路径是学界今后应着力探讨的关键问题。例如,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那么,如何实现政治建设对其他各项建设的统领、政治建设以何种形式和途径统领其他各项建设等无疑是落实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根本问题。又如,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创造性地将制度建设调整为“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学界已有的研究侧重于分析这一调整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但具体落实到实践层面来看,党的制度建设如何贯穿于其他各项建设、如何在制度融入和嵌入过程中避免相互掣肘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均是需要理论界解答和回应的重要课题。
2.在研究内容上,深化长期性考察研判,避免研究过于偏向短期性分析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继承和延续党的历史上近百年来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经验的重大思想成果,是党的建设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刻彰显。系统梳理和挖掘党史上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及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思想和举措,探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及未来时间向度发展的可能性,是深化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理论研究的必然选择。
第一,深化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发展史研究。已有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历史脉络梳理研究,主要以布局形态转变、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党建思想比较、历次党代会报告部署等为切入视角和划分依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思路亦清晰顺畅,但存在史料运用的单一性和重复性问题,多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党建思想和历次党代会报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党代会报告作为研究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各个时期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相关的其他史料的挖掘和运用,使得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研究在历史和理论支撑上较为单薄。由此,需要以特定的历史条件为研究背景,从历史的原初语境和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体会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变迁的历史必然性,深入研究党的建设各个时期的相关文献,全面系统梳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发展的历史谱系。
第二,加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演变规律研究。研究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历史演变,增强研究的历史纵深感,其目的在于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形成广阔的比较视野,进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做到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一个动态化和开放性的系统,在与实践的互动中其内在要素会在构成和地位上发生变动,通过深化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演变的规律提炼,深刻把握这种变动呈现的趋势,合理判断未来可能发展的样态是党建研究者的重要使命。
第三,突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新时代历史方位及未来发展向度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既要做到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历时态纵向的梳理与把握,进而掌握其演变规律,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历史经验的启迪下更多地关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在未来时间向度的发展与演变。充分研究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中的地位、作用、运行逻辑,不断探索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未来时间向度上可能的构成、样态、结构和功能。
3.在研究视阈上,延展多维度理论视野,避免研究局限于狭窄理论空间
扩展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研究视阈是科学把握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的应然之举。
第一,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置于更广阔的分析视阈中,准确体会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涵要义和价值功能。已有研究存在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概念和构成界定不一的现象,这要求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研究不能单纯地就总体布局而论,而是要在更为广阔的分析视阈中加以分析。即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置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置于“四个伟大”和“四个全面”中、置于新时代的宏阔历史方位中,通过分析比较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与其相关范畴之间的关系,在与对象关系中认知自身的内涵、外延、价值和功能。
第二,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系统观念为指导,丰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研究理论视角。已有研究多立足于党的建设理论视角分析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研究理论的视角较为单一,难以形成多学科维度下思维碰撞和认识深化。有学者指出,“在整体层面,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要使党的各项建设紧紧围绕党建主线来进行,朝着党建目标来发力,则必须实现党的各项建设的联动与协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本身是一个内在元素协同配合的系统,应在研究中运用系统观念,使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引入多元理论参照系,以提高理论研究的解释力和生命力。
作者:刘先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11期
参考文献:
[1]《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
[2]卢先福、端木婕:《中国执政党建设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金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执政党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4]刘红凛:《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
[5]吴传毅主编:《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